欢迎访问株洲醴陵市人民政府!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政务 > 信息公开目录 > 规划计划

关于醴陵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

发布时间:2017-02-10 作者:周彩英 来源:发改局 字体[ ]

各位代表:

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向大会报告我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。

一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的开局之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,也是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,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,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偏紧、各种矛盾集聚等不利因素影响,围绕“片区攻坚年”“旅游助跑年”“环境优化年”“安全保障年”四大主题年活动,主动适应新常态,加快培育新动力,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、总体向好的态势。2016年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0亿元,同比增长8.5%;财政总收入50.05亿元,同比增长11.1 %;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至第73位;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排名,醴陵经开区排名全省第8位。

(一)结构调整逐步优化,发展质量不断提高。大力推进产业突围,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8.1:63.8:28.1调整为8.1:62.5:29.4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。粮食生产实现“十三连丰”,连续六年荣获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(市)”,产量达53.3万吨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3.2%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73.6亿元,同比增长7%。工业转型升级加快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,兼并重组花炮企业。深入开展“企业帮扶年”活动,加速培育新动能。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出口日用陶瓷电瓷质量安全示范区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50.3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“一区一城一园”格局初具雏形,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510亿元。传统产业升级发展,陶瓷、花炮产业产值分别达629.4亿元、194.8亿元,增长13.2%、3.2%;第三产业日益繁荣。金融服务、商贸旅游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,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65.3亿元,同比增长12.7%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06.7亿元、144.9亿元,增长22.8%、8%。深入推进“旅游助跑”年活动,成功入选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”创建名单;中国陶瓷谷成为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;全市实现旅游收入23.7亿元。“互联网+”步伐日益加快,电商产业园建成运营,入驻商家50家。

    (二)项目建设克难奋进,发展动力不断增强。扎实推进“片区攻坚年”活动,项目建设卓有成效。投资增长稳步回升。深入开展“百大项目、百日攻坚、百亿投资”行动,积极扭转年中增速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.2亿元,增长14%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。实施重点项目104个,完成投资136.6亿元,为年计划185.2%。枫林仓储物流建设项目、小街小巷提质改造、渌江书院等19个项目相继竣工;“1915”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(一期)、S333城市环线道路、陶瓷会展馆等40个项目新开工建设。形成了滚动实施的投资和项目储备开发机制,国家重大项目库储备项目405个、总投资额968亿元。完成招商履约项目14个,醴陵陶瓷文化产权大数据交易平台、农村淘宝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醴陵。要素保障逐步加强。完成征地4788.3亩,完成征拆房屋728栋/套,基本满足重点项目用地需求。争取中央、省预算内资金及专项建设基金近7亿元。全年融资90亿元。

 (三)城乡建设成效明显,发展空间不断拓展。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做活新城、做美老城、做强镇区、做精社区,城镇化率达62%。城镇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。李畋中路、沪昆高速醴陵东互通改造建成通车,东城大道、S333和G106、S105、S205、S209等道路项目相继开工和启动前期工作,路网进一步完善,全市交通条件发生格局性变化。启动实施中国陶瓷谷、渌江新区、“瓷城古韵”、“醴北人家”四个百亿工程,“瓷城古韵·一江两岸”示范段建成使用,渌江书院修缮一新,仙山公园提质加快,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29.5平方公里。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。通畅农村公路231公里,整修新建水利工程1万余处,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2处。城乡综合管理进一步提效。完成小街小巷、农贸市场升级改造。完成“数字醴陵”一期工程建设,实现城区重点区域、复杂场所、关键路段视频监控全覆盖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,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“三年行动计划”全面完成。

    (四)改革创新深入推进,市场活力不断释放。突破思想僵化的束缚,改革创新步伐加快。改革调整加力增效。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,积极转变政府职能;全面实行“五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登记制度,启动“一门式”政务服务改革,基本实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。有序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,统筹推进政府投融资、财税、卫计等体制改革,不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、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等农村综合改革。创新创业步伐加快。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成为全省最具投资潜力和创新创业活力的县市之一,位列“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(双创)百强县市”第54位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5.5亿元,同比增长111.6 %。对外开放成效明显。外经外贸稳定发展,新增进出口企业20家,总数达265家。陶瓷、花炮等产品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,全市进出口总额达3.33亿美元。积极开展“三乡”大行动,引进中核华兴、深圳京柏、碧桂园等89个项目,全年合同引资298亿元。加快区域合作步伐,设立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萍醴先导区。

(五)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发展合力不断集聚。以“民生100工程”为抓手,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。全年民生支出49.7亿元,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6.3%。收入就业稳中向好。新增城镇就业6828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12人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674元、22515元,分别增长8.3%、8.6%。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03.3万人,参保率达97.4%。社会事业统筹推进。开展“湘雅乡情·专家醴陵行”活动20余场,计生工作连续十二年获评全省先进。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%,巩固率达99.6%,改造“薄弱”学校75所。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顺利挂牌。加快敬老院改扩建工作,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0%,超出全省平均水平。扎实推进“五彩社区”建设,社会管理更加精细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。积极组织绿色生态创建工作,强化农业污染源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。继续深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,推进燃煤炉窑改造工作,万元GDP能耗下降*,达*。精准扶贫深入推进。落实“七个一批”、实施“六大工程”,整合各类资金近4亿元,推进脱贫攻坚,脱贫7775人。

 总体来看,2016年,我市经济运行平稳、社会安定有序、群众安居乐业。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加大了发展难度、内部结构矛盾显现削弱了发展动力、主动调结构增大了发展压力的大背景下,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确实来之不易。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,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仍然较多,主要表现在:经济结构仍不够优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、项目建设推进慢、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,高端人才缺乏,资源环境约束日渐明显等等,需要我们积极应对,有效化解。

二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

2017年,是醴陵决胜脱贫攻坚,决战全面小康,全面开启推进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。在这梦想与责任同行、挑战与机遇同在的关键时期,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,我们当前的压力只是求上、求新、求进的压力,我们所处的稳中有进、进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转型升级、稳定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,机遇迸发、大有作为的格局没有改变。特别是在“四个醴陵”新蓝图的指引下,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热情、智慧和力量将不断汇聚,为我市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。

 我们建议,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:

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.8%;

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%;

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.5%;

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.5%;
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.5%;

城、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%;

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3%、2%。

围绕上述目标,突出抓好以下工作:

(一)突出产业突围,培育发展新动能。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,实体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、升级服务产业、夯实园区承载力,努力实现“大园区”“大产业”梦想。

提升产业发展水平。不断提高外贸发展水平,坚持主动开放、双向开放、公平开放、全面开放和共赢开放,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、价值链和供应链,推进有质量“走出去”、高水平“引进来”,扩大有效供给,提升供给体系质量。主动对接“中国制造2025”,实施陶瓷智能制造行动计划。加快建设省内第一所陶瓷大学——醴陵陶瓷学院,力争年内按成新校区主体建设。加快花炮大市场、燃放场建设,鼓励花炮企业兼并重组,推广烟花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成果,确保年底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压减至240家以内,将花炮产业打造成科技、环保、安全型的时尚产业。主动对接服饰产业先进技术和前沿设计,打造中国职业服装生产基地。推进移动“互联网+”行动,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。

构建多元产业结构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,办好中国(醴陵)陶瓷博览会、花炮节,提升“醴”字号品牌“含金量”,力争办成国际性、区域性展会。对接“大众旅游”时代,全力开拓旅游市场,建好中国陶瓷谷,完善仙岳山文化景区、“醴北人家”等特色旅游景点和旅游环线建设,打造全域旅游城市。依托电商产业园,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,形成“铁、海、公”综合物流体系。

夯实产业承载能力。加快千亿产业园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步伐。按照“以产兴城、以城托产、产城一体、产城融合”的思路,加快“一区一城一园”统筹发展,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快推进陶瓷会展馆、“1915”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等20余个核心项目建设,将中国陶瓷谷打造成集“产、创、展、商、游”于一体的陶瓷产业集中展示体验区。引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、带动力强的企业,建成全省一流的特色园区。全力推进东富工业园建设,大力引进大型工业、制造业企业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,加快建设陶瓷、花炮、服饰等产业的总部集聚区。

    (二)突出城镇提质,构建发展新格局。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发展道路,深入开展“三创四化”大行动,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,改善人居环境,践行“大城区”“大景区”梦想。

    创建品质新城,让新城成形、成势。紧扣“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”定位,坚持先配套后开发、边配套边开发,全面加快渌江新区核心区开发,统筹抓好流星潭片区和高铁片区开发。启动碧桂园城市体验中心、名人文化园和总部经济园等项目,完成创新创业服务中心、渌江产业发展中心、老祖殿、珊田安置区(一期)建设,完善水电路气和地下综合管廊,包装策划康体养生园、现代产业园、游乐园、瓷文化主题广场、花炮文化广场等一批新项目,完善新区功能,丰富新区内涵,提升新区品位。

建设品位老城,让老城有品、有味。抓好渌江流域保护和治理,全面治污治脏治乱治水,完成城区畜禽养殖退出,推动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。加快推进“瓷城古韵·一江两岸”项目建设,启动渌江书院二期工程,提升沿江两岸城市品味,再现老醴陵绮丽风貌。保护开发先农坛、文昌阁、文庙西厢老街,抓好仙山公园提质(二期)、官庄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,使文化、产业、生态交汇融合、相得益彰。推进“两房两棚”和大街小巷改造,建设寨子岭公园、凤凰山城市公园和一批口袋公园,完善城市基础设施。完成桥西广场改造,启动楚东桥建设,打通寨子岭路、文化路等断头路,建设一批公益性停车场,优化交通体系,逐步解决行车难、停车难问题。加快建设海绵城市,抓紧改造、完善污水处理厂、城市地下管网。开展“穿衣戴帽”工程,抓好主要街道、大型建筑的美化亮化,打造靓丽的城市风景线。大力培育、发展旅游、房地产、文化娱乐、餐饮住宿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物流、信息、金融、专业化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,引进沃尔玛连锁超市,推动醴陵湘东国际农机汽车摩托商贸城项目建设,逐步打造汽车、建材、文化、服饰、电器等专业市场。

打造特色集镇,让集镇出彩、出色。实施镇区“七个一”工程,每年在镇区打造一条样板路、一个示范点,新造一百亩林,抓好一个新的产业项目、一个新的民生项目、一个新的城建项目,盘活一块土地,力争全市所有镇区都有新的提质,打造一批工业强镇、商贸重镇、文化古镇、旅游名镇。加快白兔潭、泗汾、东富等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镇建设建设,增强中心城镇辐射带动功能。推进城乡同治,精心建好10个美丽乡村,以点带面,覆盖全域。

(三)突出项目攻坚,厚植发展新优势。深入开展“项目攻坚年”活动,着力破解大项目、好项目支撑不足的问题,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、发展结构的调整。

加深项目策划深度。紧紧围绕城区、园区、景区、片区,主动对接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、长株潭“两型”示范、湘赣开放合作等战略,做好近期、中期、长期计划,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、省、市“笼子”。大力推介渌江新区、中国陶瓷谷、“瓷城古韵”、“醴北人家”四个百亿工程,做好官庄湖水系综合利用及旅游开发、醴陵窑考古遗址公园、凤凰山城市公园、焰火燃放场和观礼台等项目的前期工作。重点策划包装1个30亿、2个20亿、3个10亿项目。

加大项目争引力度。落实“工业十条”“招商六项”,实施驻点招商、以厂招商、产业招商、技术招商、人才招商等方式,建设企业引进通道和招商渠道,承接引进一批带动性强、竞争力大的大项目、好项目。坚持领导带头招商、部门联动招商、全民动手招商,加快发展一批异地商会,建立长三角、珠三角和京津冀、云川渝醴籍商会定期联络机制,广泛开展“迎老乡、回故乡、建家乡”行动。

加快项目建设进度。坚持“一个项目、一名领导、一套班子、一抓到底”, 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。启动S105、S205、S209等项目建设。加快推进泽域美景生态农业开发、华鑫特高压、醴南职业服装生产基地、醴陵国际花炮物流中心等产业项目建设。推动莲株公路改扩建工程、东城大道、北部旅游环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。完成李畋中路、S333城市环线、东富大道等项目建设。

加强要素保障强度。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,加快土地增减挂钩实施进度。统一规范政策,依法高效推进征地拆迁,确保征地5000亩。运用股权合作、PPP等方式,不断拓宽融资渠道,力争融资100亿元以上。

(四)突出决胜小康,增进民生新福祉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切实改善民生福祉,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。

全力做好脱贫攻坚。继续推行结对帮扶全覆盖、整体脱贫大包干、村村都有工作队、户户都有干部帮的精准扶贫“四包责任制”。加强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,抓好扶贫队伍建设,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、科技扶贫指导员的带动作用。深入实施“七个一批”,激活贫困对象“造血”功能,让每个贫困村都有致富产业,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,确保到2017年底,616户1819人的易地搬迁全面完成

全面深化改革创新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,推进预算管理、投融资管理和绩效管理。全面推进“一门式”政务服务改革,优化审批流程,推行联合审批、联合验收、容缺受理、超时默认、全程代办等制度,促进“管理型政府”向“服务型政府”转型。深化“两型”社会建设,在全市机关、学校、村庄等全面开展“两型”示范创建活动。创新产、学、研融合模式,在重点产业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

全心办好民生实事。实施“民生100”工程,持续做好社会保障、就业促进、基础设施、医疗卫生等民生实事,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。加快完善社保体系,扩大城镇基本养老、失业、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,不断完善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社保制度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,基本建立起多层次、全方位、广覆盖的保障体系。继续实施农村安居工程,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。建立覆盖城乡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,实施“瓷城精英回归工程”、“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”,促进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,加快“创新创业型”城市步伐。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,加大公立医院投入力度,建立“小病不出镇、大病不出市”的医疗服务体系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全面普及高中教育,巩固“省教育强市”地位,合理恢复部分农村小学或教学点,率先在全省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,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。做好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工作,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。规划建设群众文艺馆和陶瓷美术馆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

各位代表,宏伟蓝图已经绘就,发展征程催人奋进,我们将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,紧紧依靠全市人民,不忘初心,继续前进,为加快建设富强、美丽、幸福、文明新醴陵而努力奋斗!